|
|
|
EM磁條+RFID技術未來智能化圖書館的發展趨勢 |
RFID(無線射頻識別技術)在圖書館的應用 去過圖書館的讀者,應該都體驗過從書架上找書的艱辛,如果急需的一本書或者文件不巧被人放錯了地方,簡直就會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了。所幸的是,如果在每冊資料中貼上RFID標簽,讀者只要手持解讀器從書架前走過去,就可以從浩如煙海的圖書和文件中,輕輕松松地找到所需要的資料。如果在書架上也裝上類似于“未來商店”那樣的“聰明書架”,找書就等于按圖索驥——完全免除昔日的“搜索”之苦。 RFID(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)即無線射頻識別技術,是非接觸式自動識別技術(AUTOID)的一種。與光電原理的傳統條形碼不同,RFID標簽無需人工操作,而是使用無線頻率通信進行自動識別、追蹤和管理。盡管美國和歐洲等海外國家已經有了眾多的RFID圖書館,但由于RFID標簽的價格比較高昂和技術要求較高,國內目前并沒有圖書館進行實際應用。 嘗試RFID技術 無意間看到《圖書館論壇》2005年第一期刊物,其中有一篇是深圳市圖書館館長吳唏先生所寫的關于RFID的文章,文章聲明深圳市圖書館新館將采用RFID技術,并詳細論述了深圳市圖書館的實施計劃。文中提到,如何使得RFID系統和現有的ILAS進行整合是一個很大的技術難題,沒有一定的技術實力是無法實現的。但是有8億的新館建設資金墊底,加上長期開發ILAS所積累的技術實力,深圖應當能夠成為國內圖書館中第一個吃螃蟹者。 新加坡國立圖書館在世界上第一個實行了“射頻識別”(RFID)系統。圖書館內的每本書上都有RFID標簽。新加坡國家圖書管理局(NLB)為210萬圖書館會員服務,是數字化接入的先鋒。該局副處長高麗蓮在介紹使用RFID電子圖書館管理系統的經驗時指出:在經費上,每年節省了2800萬美元的開銷;在分館管理上,每年節省2000名人力成本;借閱次數上,一年由1000萬次,提升到了3100萬次;成本支出上,不到一年時間就回收了建置成本。 通過RFID技術可以為讀者提供簡潔迅速的自助式服務;提高圖書管理員的工作效率;即使擴建或圖書量增加也不用增加員工;為讀者提供安全的環境。如此看來,建設成本并不是問題,關鍵是如何協調現代化技術和低成本人力資源之間的取舍了。 分析RFID的技術結構 當圖書館越來越走向智能化的時候,如何進一步提高交易過程的效率,提高圖書館的運營水平,滿足圖書館環境中復雜的書籍流通和追蹤要求?RFID給出了一個很好的解答。 其中,RFID芯片卷標(Tag)是在任何RFID系統中最重要的環節,一個RFID卷標應具備儲存信息的能力,亦可修改已存信息,并可通過無線電讀取內部數據(不需對準或接觸)。一個卷標內所含數據可包括提供識別、所有權、原始儲存位置、借出狀況等。 RFID卷標也可稱為智能標簽,是由一個集成電路與一個天線組合而成的無線電收發器。標簽利用讀寫器發射的電磁場產生工作的能量,所以不需電池,又稱為“被動標簽”。常見的圖書館用RFID標簽規格為:ISO18000-6C 標準,512bits ,860-925MHz工作頻率。其主要作用如下: 不需可視化讀取,可以在幾米距離內自動讀取書籍;保存容易,適用于任何環境;信息直接附屬于產品上;條形碼卷標、安全磁條與無線收發設備之功能合為同一個卷標;幾乎所有東西都可黏貼(任何媒體上,包括圖書、期刊、光盤、錄音帶及錄像帶等,金屬材質除外);可快速地搜尋與辨識;標簽可制成各種不同形狀、大小及讀取范圍,它極薄且具可彎曲性,可被標貼于紙張與塑料薄頁中,讓讀者察覺不到標簽的存在;安全檢測與圖書信息整合于同一卷標芯片中。 館藏應用RFID 無線電波式防盜偵測門具備EAS(電子防盜)功能,將RFID閱讀器整合在內,讓圖書館防盜系統更容易處理。未經許可的圖書館藏被帶離圖書館將引發警報。除了聲、光警報器外,還將觸發攝影系統。其主要作用是:第一,可將館藏的信息識別與安全防盜管理合而為一;第二,在讀者攜帶未經許可的館藏物品通過電子偵測門時警告圖書館理員;第三,內含計數器可計算來往人數。 借書站為讀者提供自助式完成借書程序,可不經過圖書館管理人員協助完成借書,從而提高書籍的流通量及借書效率,減少讀者借書等候的時間。 自動還書箱可讓讀者在任何時間還書,甚至在圖書館非營運時間亦可自動完成還書工作,圖書館管理人員可免除繁重的還書工作。 館藏管理系統可輕易尋找及分辨在書架上的書籍,可在不影響正常運作下完成盤點及順架工作,減少人員失誤,更容易找到放置錯誤的書籍。 分類站把書籍分類工作變得易如反掌,圖書館工作人員只要把書籍放在分類站上,系統馬上顯示它所屬的書架及類別等。從而減少了分類時間,提高歸架效率。 區別顯示特殊狀況 ——如已被預定。 多功能柜臺工作站可處理借書、還書、分類、標簽制作及解除防盜等,亦可作為日常站臺 (借書站、還書站) 故障時的后備使用。它可監控各站臺(借書站、還書站、分類站等)工作情況并遙控它們。 采用了RFID后的智能型圖書館管理系統,可以管理圖書館內各書籍與對象的位置、分布、流通及流向,可增強書籍分類、標碼、定位及數據收集,進而大大提高圖書館效率,讓圖書館人員有更多的時間協助閱讀人士。 總結一下,應用RFID技術對于館藏管理有下列幫助: 第一,簡化借還書作業。目前圖書館的紙本數據除以光學條形碼(optical barcode)作為每一本書的辨識碼之外,為安全理由,還需加貼磁條,以防圖書未經許可被攜出。應用RFID技術,以RFID TAG取代條形碼及磁條,借還書免除消磁及上磁的工作。 第二,加速盤點作業。由于條形碼閱讀機必須在近距離而且沒有物體阻擋下,才可以判讀條形碼,因此,盤點時需從書架上將每一本書取出。而RFID TAG以無線電波傳遞訊號,并可一次讀取數十個RFID TAG數據,簡化盤點工作。 第三,協助尋找不在架上或歸錯架位的圖書。利用無線電波感應,使得圖書協尋工作較為容易。 第四,讀者自助借還書。搭配自助借還書外圍設備,讀者可自行辦理圖書借閱與還書處理。另外RFID系統本身還是一個先進的EAS系統,所以RFID技術使得這些場館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“開架”,全部讓讀者“自助”借書和還書。 圖書館在信息時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如何提高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因此也成為了一大課題。由于圖書館和檔案館等類似機構的應用環境相對穩定,數據也比較簡單,所以RFID技術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。目前,已經有澳大利亞、印度、荷蘭和馬來西亞等十余個國家的近100家機構采用了EM磁條+RFID技術。 在圖書館自動化管理方面,期待更多業內人士使用RFID技術來探索新的應用領域,包括分檢過程、自動化跟蹤系統、借書卡數據的自動讀取以及人員流動等方面,為圖書館提供解決問題的一站式服務。
|
|
|
|